如今皇上已年迈,为何不专注于栽培储君,反而对东宫日渐疏远?
这些迹象,他们之前并未留意,此刻回溯起来,禁不住一阵寒意袭背。
除非,皇上在立储问题上,对朱允炆的支持不再坚定不移!
皇上究竟有何深意?!
那位朱怀又是何许人也?
黄文心中疑惑,环视四周,发现众人同他一样,皆陷入了沉思。
“哎呀?”
突然间,黄文皱眉低呼:“刘夫子哪儿去了?”
他这一问,众人面面相觑,果真发现不见了刘文善的身影。
“对呀!刘夫子呢?”
就在大家满腹狐疑之时,一名小吏疾步赶来,悄悄在黄文耳边低语几句,使得黄文手中的白瓷茶杯失手落地,碎裂一地。
“黄大人,这是怎么回事?”
黄文牙齿打颤:“刘刘大人,被杖刑致死了。”
整个翰林院瞬间静得落针可闻。
许久过后,才有人胆战心惊地询问:“为……为何?”
声音中带着明显的颤抖。
黄文脸色越发阴沉:“因因大不敬之罪,辱骂皇上,被锦衣卫直接执行死刑。”
此言一出,众多文臣纷纷低头,各自拿起茶杯假装品茗,然而每个人的双手都抑制不住地颤抖。
“大不敬?”
“这怎么可能?”
“刘文善最是嘴紧,与我们共处时,从未背后议论过皇上半句不是。”
“岂止是与我们在一起时,哪怕独自一人,刘文善也不会妄议皇上。”
“刘夫子为人刚直,未曾辱骂过任何人。”
“不对劲!”
黄文突然高喊一声,“昨日,他责骂了一名商贾。”
刹那间,翰林院内一片倒抽冷气之声。
那句“上梁不正下梁歪”的话语,伴着蓝破虏的指责,在他们脑中回荡,一种恐慌的情绪,悄无声息地笼罩在心头。
“这怎么可能?”
“他……他是谁?哪位皇室子弟?”
“不,不清楚啊。”
这群翰林院编修们并无多大的权力,除了见过朱允炆外,他们鲜有机会接触其他皇室子孙,对于对方的身份,他们一无所知。
奉天殿中。
朱元璋盯着手中冰冷的奏章,脸色涨得通红,全身不住颤抖。
他紧握这份奏章,冷冷地离开了皇宫。
天色渐晚,似有雪意。
尽管离掌灯尚有一个时辰,天空已然昏暗下来。
“又要下雪了。”
朱怀刚从温室出来,给温室内的蔬菜和西瓜浇完水。
外面已是夜幕沉沉。
他刚走进大厅,正要端起茶杯饮茶时,朱元璋一脸冷峻地走了进来。
“大孙子,来看看这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