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人听闻陆源的这一系列安排,心思瞬间都活络了起来。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闪烁着不同的光芒,有的充满了期待,有的则在暗自盘算着自己的机会。即便他们之中很多人清楚自己没资格当选定都那至关重要的七人,但三十六行省第一批官员就要一千人,这可是一个不容小觑的数字。而且,陆源明确表示第二批人数不少于三千人,这意味着将会有大量的职位空缺亟待填补。这一千人,主要针对的是九品到五品官员,对于那些在官场中努力攀爬、渴望晋升的中下层官员来说,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。陆源心里明白,目前大秦面临着一个实际的困境,那就是手上可用的人太少了。整个中土的官吏数量,算上兵将,也不过一百五十万左右。从人口供养比例来看,大概是一百比一的比例。这个比例在当前情况下,相对而言还是比较轻松的。民众的负担不至于过重,国家也能够维持较为稳定的运转。然而,如果把西夷的人口全都算进去,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。由于西夷地区刚刚纳入统治范围,管理体系尚未完善,能够直接任用的当地官员极少,大部分还需要从中土派遣。如此一来,这个比例大概还要更低一些,这就凸显出了人才的匮乏。所以,未来必然会陆陆续续地增加更多的官吏。陆源理想中的状态是达到五十比一,乃至三十比一。但这并非他想要无端地增加比例,实在是形势所迫。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,各个地区都需要足够数量的官吏来维持秩序、推动发展、落实政策。从一个小小的村落,到繁华的城镇,再到广袤的行省,每一个层级都离不开官吏的管理和服务。当然了,陆源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。这些人前往定都任职,大概率会在那边落地生根、开枝散叶。他们会与当地百姓交流融合,不仅在工作上发挥作用,还会在文化传播、民族融合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。他们的家庭会在当地繁衍,后代会逐渐融入当地社会,成为连接中土与西夷的桥梁和纽带。这也是陆源推动官员前往定都任职的初衷之一,通过这种方式,逐步实现对天佛地区的深度同化和有效治理,促进整个大秦的繁荣稳定和民族融合。当然了,在官员选派的过程中,还是要启用一部分当地的官员。陆源经过深思熟虑,决定将这个比例设定为大概三比一。他深知,天佛地区刚刚纳入大秦统治,如果完全将当地官员排除在外,不给他们任何机会,那必然会引起当地势力的强烈不满,压制得太狠只会适得其反。唯有给予天佛地区的人一些出头的机会,让他们看到在大秦统治下,自己也能够凭借才能获得晋升,参与到地方治理中来,才能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真正接受大秦的统治,彻底归降。这不仅有助于稳定天佛地区的局势,还能充分利用当地官员对本土情况熟悉的优势,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。陆源目光坚定地看着下方众人,声音沉稳地说道:“不只是天佛地区需要补充官员,神都那边同样也缺少官员。今年上半年,我们已经举行过一次大规模的考试。但鉴于当前的形势,朕准备再开一次恩考。这次恩考面向的范围更广,凡事有资格考试的人,不论出身、不论地域,只要符合基本条件,都可以参加。只要在考试中成绩符合条件,都可以前往西夷地区当差!”他扫视了一圈百官,继续说道:“若是各家有优秀年轻人的,可以鼓励他们参加恩考。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,既能够为国家选拔人才,也能为年轻人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。此外,朕要着重强调一点,以后官员的任用和提拔,将会有两种途径!”说到这里,陆源故意顿了顿,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。百官们也全都神情专注,认真竖起耳朵听,他们深知这关乎到自己家族以及整个官场的未来走向,生怕自己听漏了一个字。每个人都在心中默默盘算着,如何在这即将到来的变革中,掇拾更多的利益。“第一种途径,下基层。这一点至关重要,也就是说,任何官员在未来的提拔过程中,朝廷都会着重审查他们以前的履历,重点关注他们是否拥有下基层的经历。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到基层走走过场,更要看他们在基层期间是否切实地协助基层百姓脱贫。只有那些真正深入基层,了解百姓疾苦,并且能够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,带领百姓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官员,才具备被提拔的基本资格。这是因为,基层是国家的根基,只有根基稳固,国家才能繁荣昌盛。官员们若不了解基层情况,就难以制定出符合实际、切实可行的政策,也就无法有效地治理国家“第二种途径,便是去西夷为官。朕规定,前往西夷任职以三年为一个期限。在这三年里,表现优秀者将得到提拔擢升,而且在同等条件下,朝廷会优先考虑那些在西夷教化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官员。而其他人则只能暂且殿后。西夷地区目前虽然已经纳入大秦版图,但相较于中土,其发展水平相对落后,文化差异较大,治理难度颇高。因此,前往西夷为官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,同时也是一个展现官员能力和忠诚的重要舞台。那些敢于前往西夷,并且能够在那里取得显著成绩的官员,必然是有勇有谋、具备担当精神的人才,理应得到朝廷的重用众人听到这里,心思瞬间都活络了起来。他们心里明白,皇帝这是在明确地给他们指出两条路,实际上也就是逼着他们去基层和西夷这两个地方。然而,他们也清楚地意识到,这必定是未来官员升迁绕不开的话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