尚书府。
孙夫人一声尖叫,叫来了几名家丁和下人,他们看到王尚书倒在血泊中,夫人昏厥过去,大吃一惊。
有人叫来郎中,给孙夫人治病。经过诊治,孙夫人醒过来,抚着脚踝痛哭失声。
其女儿王招娣这时也来到书房,看到父亲惨死的模样,她泪如雨下,不能自己。
昨天晚上还是好好的,今天早上起来人就不在了,这让谁都无法接受。
一家人哭得极为伤心,就是府中下人也跟着落泪。
尚书府乱成一团麻,做什么事情的都有。
管家这时发挥了重要作用,让人保护现场,不要乱动东西。同时派人到皇宫,向皇上禀报此事,还向丞相府禀报王天林被人刺杀这件事。
皇帝听说王天林被人刺杀,再次震惊万分,什么人如此胆大包天,连尚书这样的高丶官都敢刺杀?而且还是主管天下刑事案件的刑部尚书?
简直老鼠给猫捋胡子,活腻歪了。
皇上立刻下令,让丞相进宫晋见。
杨丞相听说这个消息,就知道天要变了。接到皇帝的命令,立刻进宫,面见皇上。
皇上沉痛地说:“王天林尚书的事,你知道了?”
杨丞相缓缓点头:“微臣刚刚听说,这事必须彻查到底,绝不给凶手可趁之机。”
皇上说:“王天林为人耿直,不阿权贵,办了许多大案要案,也得罪不少人。你深入详细地调查,一定要将凶手绳之以法。有事做不了决定,就进宫报告给朕,朕替你作主。”
杨丞相答道:“是,皇上,微臣遵旨。”
杨丞相组织监察院,大理寺,以及刑部左右侍郎袁树和邓永来,联合调查王天林的死因,以及幕后黑手。
首先调查的就是案发现场,在管家的保护下,现场得到很好的保护,仵作给王天林验尸之后得出结论,大概是子夜时分发生的事,凶手要么是一个人,要么是两个人。
因为王大人身上有两处剑伤。
如果是一个人,凶手刺了两剑,才杀死王大人。如果是两个人,那么每人一剑,王大人才死去。
丞相是文官,对文字一类的东西很敏感,到了书房,很快发现案上的奏折,是写给皇上的,大致内容为魏王的死因。里面的内容,抨击豫王李阳城逼死兄长,让天下人看笑话。
杨丞相心中嗖地一下子缩紧了,这个王天林,看豫王如此不顺眼吗?竟然把魏王之死,推到豫王身上。是他自己想不开才死的,又不是豫王派人杀死他的。
真是的!
然后,杨丞相问孙夫人,最近家中发生了何事,特别是王大人说过什么话,要一五一十地讲出来。
孙夫人就说昨天吴王上门提亲,王大人没有同意。
杨丞相把这些话记在案卷中,又问王招娣,案发前,家中发生了什么事,王大人说过什么话。
王招娣也没有隐瞒,把在家中说过的话都讲一遍,特别提到,王大人对魏王看不上眼,连豫王也是批评的多,支持的少,说过豫王不少坏话。
杨丞相听了微微点头,这样才与奏折上的话相吻合。他在奏折中批评豫王逼死魏王,生活中也这样批评豫王,也是正常的。
监察院的仵作把刺杀王天林的那柄剑收起来,用白布包裹好。这是一件凶器,很重要的东西,不能让外人知道。另外破碎的窗户,以及房梁上的脚印,都让人记下来,还画了图画。
忙碌了一整天,大致有了一个轮廓,杨丞相不敢怠慢,立刻写奏折,写完以后,连夜入宫,把情况告诉了皇上。
听完杨丞相的讲述,皇上不以为然地说:“吴王到尚书府提亲的事,朕知道。是朕没有答应,让他再等等的。这件事与吴王无关。”
杨丞相却不以为然,说道:“会不会是王大人没有答应他的提亲,他怒而杀掉王大人?”
皇上嫌弃地说:“不会的,朕的儿子,朕了解。他再不是东西,也不敢向大臣下手啊!何况这个人,还是他的准岳父,他会这样犯傻吗?杀掉王大人,他的女儿还会嫁给他吗?”
杨丞相想想确实是这样的道理,就不再提吴王的事。然后,把王天林写的奏折交给皇上,让皇上过目。
皇上看完以后很生气,豫王与魏王之斗争,竟然闹得满城风雨,连王大人都看不过去,在奏折里批评他。这豫王也是的,手段忒毒辣。
再加上王大人临死前,说过豫王的不是,好像种种迹象都指向豫王,是豫王派人刺杀的王天林。
皇上问杨丞相:“你怎么看这次的案件?”
杨丞相若的所思地说:“从案情来看,这是一桩悬案,似乎是江湖人所为。但王大人身在庙堂,与江湖人无交往,怎么会得罪江湖人?”
“所以,微臣以为,这次的事情,还是因朝堂之事而引起的。虽然不知道凶手是谁,但肯定与王大人生前有嫌隙。”
“如果仅凭现在掌握的资料来看,对豫王最不利。魏王之死,似乎也是他逼的,王大人之死,他也有嫌疑。”
“不过,这都是表面现象,随着调查的深入,一定会有大量证据涌现出现,会洗清豫王的嫌疑,让真正的凶手浮出水面。”
皇上也说:“暂时不要动豫王,魏王是自杀,与他没有直接关系。王天林死在江湖人手中,与豫王也没有直接关系。只凭莫须有的证据,就把这件案子定为豫王所为,这不太公平。”
“你要继续深入调查,争取用最短时间,调查清楚,还天下一个清白,也给朕一个交代。”
杨丞相说:“皇上圣明!微臣遵旨!”
豫王府。
李阳城听说魏王死了,上吊死的,临死之前说过一句话“经历此事,义无再辱。”一下子震惊了。
你这个人,死就死了吧,临死也不忘咬我一口什么不想再接受侮辱,这是侮辱吗?你自己做的好事,自己不知道吗?
当初为了给我栽赃,你杀死了小桃红,杀死了老鸨,杀死太子府的仆人,杀死周延宾。你手上沾满无辜者的鲜血,按夏朝法律,你该死了多少次,知道不知道?
为了得到董满月,你又杀死她的丈夫,杀死她的孩子,还给我下毒,你这样的活着,别人就无法更好地活着。
你死了,这个世界才清静!